 定义 嗜酸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类白细胞,具有多种免疫功能,多种疾病可引起它增多或减少。
 形态 细胞核的形状与中性粒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的分泌物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即启动针对病原体的炎症反应,在少部分个体,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 这两种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同种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10-15天。 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诊断思路: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应用 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
 观察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
 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对临床诊断的用处这么大,可是要把它测准却并不容易。 血细胞分析仪可分为三分类和五分类两种血球计数仪,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严格意义上说是“三分群”分类,是按照体积将白细胞分为三个细胞体积群,即大细胞群、中间细胞群、小细胞群,而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是混在中间细胞群中的,无法使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准确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故三分类在其亚类的分类临床意义并不严格准确。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对白细胞依据其细胞的“形态特征”将白细胞分类五个亚类,嗜酸性粒细胞就是其中的一种亚类,而这也正是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整体缺陷。

传统手工分类法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操作的规范性,及个人的职业素质,并且为时较长,在临床检验中并未得到应用。 现代临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利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分类,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
 而众多五分类的分类方法中,“染色法”容易受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激光角度偏少(≤3个角度),通常白细胞CV值都在2%-2.5%以上,在分类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上都表现不尽如人意。
 优利特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四角度偏振激光散射技术,利用嗜酸性粒细胞中嗜酸性颗粒独有的消偏振光特性,在90°D对嗜酸性粒细胞进行特异性检测。
 优利特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于2013年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重大专项,纯物理法检测,数据真实、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用真实、准确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据,为临床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